易轶律师

免费咨询电话: 13240154941
知名婚姻家事律师 执业13年已成功办理1000+案件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律师信息 > 最新资讯

【家风传承】无信不立:司马光以至诚为主,以不欺为本

返回列表 来源:易轶律师网站 发布日期:2022-01-12 17:51:56

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。诚信包括“诚”与“信”两个方面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,“诚者,信也”,“信者,诚也”,二者互为表里。“诚”重在内心修养,是“信”的内在自觉;“信”重在处世准则,是“诚”的外在表现。“诚”就是真诚、诚实,不欺骗别人。“信”就是守信用,凡是承诺过的事情,就一定要兑现。

诚信被孔子视作为人之本、立国之基。对于个人来说,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不讲诚信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;对于国家来说,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,不讲诚信的政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。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,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,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,也是社会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。在今天的家风建设中,诚信是应该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。

微信图片_20220112155005.jpg

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他是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,是一位廉洁刚正的良吏,是一位勤奋严谨的学者,是一位廉俭治家的典范,其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的家训,为后世的家风建设贡献了重要的智慧。他的诚实守信的品质,也为后世的家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滋养。

有一次,司马光让老仆帮他卖马,并嘱咐道:“这匹马哪儿都好,就是有肺病,一到夏天就会犯病,一定要先把这一点向买家交代清楚。”老仆暗笑司马光拙笨,说道:“卖家都是自卖自夸,我们为何要把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说出来?这不会使我们遭受损失吗?”司马光说:“马的价值事小,有关信誉的事大。我们如果失去诚信,损失将无法估量。”老仆听后感到非常惭愧。

司马光的诚实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。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宋仁宗时名臣,官至兵部郎中、天章阁待制,以清直仁厚闻于天下。他不仅严于律己,也严于治家,非常重视对司马光的教育。

司马光五六岁时,有人送给他几个青核桃,他让姐姐帮他将核桃外皮剥掉。姐姐摆弄了好一会儿,怎么也剥不掉。姐姐离开后,有位婢女用开水将核桃一烫,就把外皮剥掉了。姐姐回来后发现外皮已经剥掉了,便问他:“这是谁剥掉的?”司马光得意地说:“是我自己剥掉的!”司马池恰巧碰到这件事,便严厉地训斥道:“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撒谎骗人,长大后怎么得了!”从此以后,司马光再也不敢撒谎了。

司马光还把这件事在纸上记了下来,用以自警。他说:“我没有过人之处,但平生所做之事,从来没有不能对别人说的而已。”清人陈宏谋评价司马光一生“以至诚为主,以不欺为本”。《宋史》评价司马光“德之盛而诚之著也”,认为他的诚实出于天性,所以天下人都敬重信任他。

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,传承诚实守信的优良家风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。在家庭教育中,应当将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,率先垂范,以身作则,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、做老实人,给家庭成员上好人生重要的诚实守信课。

【相关推荐】

律师信息

易轶律师

服务热线

13240154941